如何加速深化校地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融入河南产业发展中?6月17日上午,洛阳市—天津大学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暨河南省科技成果直通车系列活动在洛阳成功举办。由天津大学科研院与西工区人民政府、洛阳市科技局合作共建的“天津大学洛阳成果转化基地”正式揭牌。
此次活动由天津大学、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洛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天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洛阳市科学技术局、西工区人民政府承办。活动以“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建设创新高地”为主题,聚焦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推动洛阳市与天津大学进一步深化地校企合作,搭建天津大学创新资源、创新成果与洛阳市重点产业、科技型企业对接合作平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主任元英进作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合成生物前沿领域创新》的主旨演讲;天津大学重点推介《医药化学品合成生物学制造技术》《面向智能物联网协作感知与计算》等20余项重大创新成果,涵盖合成生物、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互联网等“风口”产业领域。会上还现场签约了校地合作项目3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6项。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新宾表示,河南省特别是洛阳市已成为天津大学重要战略部署区域,在科技创新、基础教育、高端培训、校友事务等方面开展了紧密合作,与企业达成合作10余项,合作规模超千万元。下一步,天津大学将针对洛阳市的产业发展和科技研发需求,充分调动科研力量,积极参与洛阳市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携手推动应用技术落地结果,为洛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锐表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十大战略”之首,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和胆识狠抓科技创新,打造了一大批高能级创新平台,促进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022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千亿元大关。洛阳市通过不断拓展与天津大学等一流高校院所的合作,在重大项目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开启双方校地合作的新篇章,促进天津大学更多科技成果绽放在中原大地上。
洛阳市各县区科技部门,驻洛高校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中试基地以及郑州、新乡等市重点企业、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投融资机构等约200人参加活动。